requestId:687f3966025558.76984401.
中國包養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焦夢 孫包養網新 實習記者 吳包養網坤純)包養5月15日,中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南南合作知識共享國際論壇上舉行了“科技助力南南合作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高端對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杜太生、河南工業大學包養校長李成偉、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丁艷鋒參加了對話環節,結合各包養網自學校特色,探討如何提升農業科學技術轉移的效率和質量,為發展中國家培養包養網更多青年人才、轉移更多實用技術。本次對話環節由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李小云主持。
吳普特介紹了西北包養網農林科技大學在埃及、埃塞俄比亞、馬里等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項目,主要涉及建立農業生產示范區、開展旱作農業和水包養包養土保持的培訓等方向。“大家過去已經研究了很多技術,但由于在生產實際應用過程中沒有得到固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經常達不到理想包養的效果。如果沒有標準化的技術,在實踐過程中就很難形成一個固定的包養模式。”他表示。吳普特強調,當前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業試點示范需要依托當地實踐情包養網況形成統一的標準,進而推動知識、技術和包養網模式的創新。因此,探索構建可復制、可推廣、可應用的模式至關重要。
杜太生指出,中包養網國農業大學積極為南南合作國家培養農業高等教育人才提供智力支撐。目前已培養來自60個國家的包養300多個國際生和1000多名國際校友。包養網大部分學生在當地政府管理層擔任了重要角色,將他們在中國學習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和當地農民一起發展農業。包養網在李小云團隊的帶領下,在坦桑尼亞開展的“千戶萬畝玉米增產項目”,基于社區推動農民的能力建設,使當地的玉米產量增長了2-3倍,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李成偉指出,河南工業大學主要致力于糧食產后減損領域,擁有包養全國最完整的糧油食品學科群,是中國唯一一所緊密圍繞糧食產后安全布局學科建設的高校。學校研發的糧食儲藏減損技包養術,使包養網中國糧食損耗由4%降至1%以下,相當于每年再造千萬畝良田。學校為110個發展中國家3000余名糧食官員和技術骨干提供培訓并輸出糧食產后包養儲藏、加工技術。李包養成偉校長表示希望有更多伙伴機構參與到南南合作,圍繞農業產業鏈開展深度合作,幫助更多發展中包養網國家消包養網除饑餓。
丁艷鋒強調了農業科技工包養作者要有工作責任感,熱愛土地,扎根土地。據他介紹,南京農業大學包養網和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共同建立的實驗室是非洲第一個包養農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同時也是科技部批準的第一批“一帶一路”國際聯合實驗室。20多年來南京農業大學師生在此潛心科研和教學,包養網努力提升非洲糧食自主生產能力和農業技術水平。
李小云對本次高端對話進行了總結,呼吁高校和研究機構加強深度合作,合力改善發展中國家包養的農業科技水平,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TC:
發佈留言